BDCA2细胞筛选模型
发布时间:2024/05/24分类:技术文章来源:3044am永利集团
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(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, pDCs)作为免疫调节抗原呈递细胞,在多种炎症、病毒和恶性疾病中发挥作用。pDC的恶性增殖与某些血液学癌症的发病机制有关,特别是母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(BPDCN)和pDC的克隆扩增导致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伴 (pDC- AML)。近年来,通过靶向治疗pDC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123成功治疗BPDCN和pDC-AML。然而,复发和难治性BPDCN仍然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癌症,治疗选择有限。BDCA-2是人类pDCs的另一种特异性表面标记物,主要参与抗原呈递和免疫耐受。针对BDCA-2的单克隆抗体已经在临床前模型中进行了研究,并在皮肤红斑狼疮患者中实现了疾病控制。未来可能会有针对许多这些疾病的BDCA-2定向治疗。
BDCA-2简介
BDCA-2 (blood DC antigen 2血液树突状细胞抗原2)又叫CLEC4C或CD303,是人类pDCs特有的II型c型凝集素受体(CLR),与TLR-7/9协同识别微生物和协调炎症免疫反应。BDCA-2是一种可溶性跨膜糖蛋白,由聚集在12号染色体上的c型凝集素编码基因编码,包括KLRG1和CLEC4A。与其他CLR类似,BDCA-2具有单个胞外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域,并且在其短细胞质尾部缺乏固有的信号基序。BDCA-2选择性地与IgG分子上的半乳糖端聚糖结合,产生抗炎反应来抵抗因为通过抗原吸收、内化、呈递给T细胞以及信号通路如IFN-I,NF-kB等其他炎性体激活。BDCA-2与跨膜区的FcRγ链形成adaptor,允许酪氨酸激酶募集磷酸化以及钙动员,类似于b细胞受体(BCR)信号体,BDCA-2信号通过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发生基序(ITAM)介导的酪氨酸(Syk)磷酸化,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酯酶(PLCγ2),PKC的激活等诱导钙流入并在pDC中充当负调节剂,介导IFN-Ⅰ抑制并通过BDCA2触发减少NFKB的激活。
BDCA-2的临床研究
目前,全球关于BDCA-2这个靶点的在研管线并没有很多,进展最快的是渤健生物开发的BDCA-2单抗BIIB059(Litifilimab),通过抑制BDCA-2,减少IFN-I等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,从而达到治疗红斑狼疮的目的。
BDCA-2细胞筛选模型
针对BDCA-2及相关信号通路药物的开发,3044am永利集团也及时开发了BDCA-2的报告基因细胞筛选模型,助力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的研发。
BDCA2 Effector Reporter Cell CBP74226
Figure 2. Dose Response of Litifilimab in BDCA2 Effector Reporter Cells (C12).